經濟崛興不足恃 主宰世事靠武力
經濟崛興不足恃 主宰世事靠武力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 2018年3月14日
一、
觀察各國特別是中美領導人年初於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互別苗頭」的表演後,巴西一家「想和做學社」(Igarape Institute)撰寫一份談當前「環球秩序」的報告,高度評價中國的國際地位,其中尤以中國經濟實力將於二○五○年超越美國最矚目。數據顯示,二○一七年至一九年世界經濟增長,中國的貢獻達百分之三十五,依次為美國百分之十八、印度百分之九、歐盟百分之八;至二○五○年,世界五大經濟體的排名為中國、印度、美國、巴西及印度尼西亞;而中國無論在城市化、基礎建設、數碼經濟、人工智能研發、環保工程以至大學教育上,都有攀上世界高峰之勢!應該稍作說明的是,「想和做智庫」(To Think and to do Tank)和「智庫」(Think Tank)的分別,在於前者提出政策建言之餘,還組織多媒體平台、主辦研討會等的宣傳活動,塑造「民意」,令政府都會不得不重視其報告──過去,據說當局通常把「智庫」草擬的報告束諸高閣,令「智庫」(二戰後美國有約四十五個「智庫」,二○一七年已增至一千八百多個)的心血白費。
中國經濟崛興,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這種新經濟形勢會否導致世界秩序向中國傾斜,令稱霸近百年的美國退居次席?筆者以為可能不大,不過,有此憂懼的論者似佔大多數──他們也許真的有此遠慮,但以「補鍋法」手法,放大誇張中國的威脅,以遂把擴軍黷武合理化的,相信更多。美國土產的「軍事工業複合體」的勢力,早已植遍西方世界,她們樂見中國軍事崛起的報道以達順利大增軍費的目的,路人皆見。
廣告
作為一個新興的經濟大國,中國軍事勃興是自然和必要的發展,何以西方國家非把她壓下去不可?答案當然涉及利益分配問題。戰後以還,美國以蓋世武功稱霸天下,以民主自由、保障人權及反恐之名,干預各國內政,而干預的「極致」是不惜出兵以至生靈塗炭。遠的不說,從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一九九○─九一)開始,美國介入中東、中亞及非洲的多場戰爭,與俄羅斯(克里米亞)和中國(南海、東海、台灣以至朝鮮半島)亦怒目相向,瘋人總統特朗普即使時露笑容,盲眼人都看得出是笑裏藏刀。非常明顯,美國橫霸世界的軍事力量一旦受正面挑戰,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霸權亦將隨之沒落──如果中國走的亦是資本主義的老路,意味西方國家有分杯羹的機會,但充滿自信的中國要走自己的道路,尤其是「修憲」令習近平長期獨大合法性之後,擔心有所失的資本家和政客,已凝聚成一股幾乎是不可抗力的反華力量。說「不可抗力」,「政治不正確」,然而,這是客觀事實!
二、
美國雖然自詡軍力世界最強,但經過大約二十年(克林頓、布殊和奧巴馬政府)在戰略上蹉跎歲月而中國和俄羅斯則急起直追,如今美國軍方的信心不若過去之強,因此,面對有意挑戰世界秩序「現狀」(Status quo)即致力把美國比下去的中俄,特別是中國有意主導東亞事務而俄羅斯念念不忘重建在東歐和中亞的勢力,大美國主義的論者,莫不主張美國多管齊下,在常規武器、核武及開發人工智能武備上大肆投資,直至「敵人聞風喪膽」(fear in its foes)即美國霸主地位不變為止。過去二十年在軍備上的不作為,美國在軍力上的確有急起直追之必要,昨天消息傳來,美國海軍本已訂造三十四艘有環保功用混合電力推動的驅逐艦,可是需時較久且其效益有待觀察,已改用「舊科技」以便戰艦盡早服役應付迅速惡化的遠東局勢!事實上,美軍早已做好隨時開戰的部署,攜帶核彈的B2及B52轟炸機月前進駐關島基地,便是顯例。這種部署表面理由是對付北韓,惟矛頭直指中國,是不言而喻的「秘密」。一如筆者不久前在這裏指陳,美國處理朝鮮半島的最終目的有二。其一是不使南北統一;其二為利用北韓威脅中國──特朗普於到訪的南韓特使「話口未完」時便答應和金正恩會談(據《華日》的報道),雖令主導外交的國務卿有微言(也許他因此被「解除職務」),卻足以反映美國對朝鮮問題的底線。截稿時消息指出,蒙古前總統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Tsakhiagiin Elbegdorj)建議美朝領袖在蒙古首府烏蘭巴托會談,是個不錯的主意……美朝會談,若「半島無核化」是前提,難有積極成果,但美國若意在北京,「有外交對話便有希望」,換句話說,北韓問題從「六邊會談」到「美朝會談」,中國失去主導地位,會談結果對其不利,不難預期。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英國的「漆咸學社」(Chatham House;原名皇家國際事務學社)剛剛發表其理事(退休職業外交家)衛爾思(Tim Willasey-Wilsey)論美朝會談的特稿,他認為此事由兩韓特務而非外交人員安排,又說北韓抓住這個機會,是希望從此擺脫中國的擺布(原文為extricate itself from the stranglehold of China)。中朝雙邊會談不利中國,彰彰明甚。當然,不論衛爾思有多「資深」,他的看法僅是片面之詞;不過,細味當前的情勢,這種說法的確值得參考。
筆者記不起習近平主席的「中國夢」發於何時,惟二○一○年初,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劉明福的新書便以《中國夢》為名,作者認為中國應該建立起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與美國爭一日之雄長;又說「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如果不能成為世界第一,不能成為頭號強國,就必然是一個落伍的國家……」。非常「政治正確」。然而,筆者當時列舉一些事實後,指出「中國夢宜說不宜發,美國擴軍中國付款」(三月三日,收《庸官苛政》),重彈筆者的「老調」,認為在人民幣未成為世界通貨及未發明若干外人怕得要死的武備之前,「中國夢」不應付諸實行,因為「外來勢力」必會阻其「夢境成真」。七八年後,觀看世局,這種看法不必修正。但願中國在習主席的領導下,繼續提高經濟實力之外,尚要積極拓展高科技武備,但在成功未至之日,言文「中國夢」沒問題,若欲以收復自古便屬我國所有的領土領海,「中國夢」成為「噩夢」非不可能。
內地若在現階段便要實現經濟以外的「中國夢」,是港人最不樂見的發展!
14 Mar 2018
信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