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鬦氣油價難升 沙地重創俄國過關
一
外媒以血洗金融市場形容周一的市況,若不放眼恒生指數,十分準確;股市的跌幅,大家早已瞭然,但十年期美國國庫券孳息挫至零點五厘,為歷史性新低紀錄,足證投資者慌張失措,視息率近「絲路」的國債為避難所;金價的上揚,亦是這種思路日益普及有以致之。「有趣」的是,如果通脹「抬頭」,作最樂觀設想,債券持有者並無所得(所得更可能是負數),黃金揸家則有望從價格上升(歷史上黃金有保證購買力之功)中獲利。那也許正是金融市場風高浪急、保守投資者既購官債又吸納黃金的原因(去周二聯儲局突減息半厘,迄本周一,標普指數跌百分之三點八、美元金價升百分之四點九)。投資者也許有興趣知道,畢非德的巴郡股價,近日從三十三萬(美元.下同)反覆跌至周一以二十九萬收市——單日挫約二萬一千元,跌幅百分之六點八;「股聖」主理的股票亦經不起風浪衝擊,原因當然是其沒有半點黃金的投資組合,雖由大藍籌公司構成,但股市並無「指數大瀉藍籌不跌」的「定律」,巴郡股價隨大市「下行」而跌,合理之至;不過,由於巴郡至去年底持有近一千三百億現金,以畢非德人棄我取的投資智慧,肯定會於「低價」(?)時把現金變成股票。
宗教與理性是兩碼子事,因此,南韓新天地教教主李萬熙向會眾說「信者不會感染『武肺』」而聽從者以千計;沒料到的是,巴基斯坦回教教長(Imam,伊瑪目)在電視(PATV)宣道時,指出「『武肺』是阿拉的精兵;阿拉派他們(下凡)痛擊非教徒」,又說「疫症是對信眾的考驗、對異教徒的懲處」,如果信眾中「武肺」又如何,教長說:「受疫症感染的徒眾,必獲重大回報,他們若一命嗚呼,必登萬人敬仰的殉難者名冊!」如此這般,居然信徒數不勝數!
在抽象層次,這些宗教領袖的「說法」令信眾着迷,在現實層次,則是另一回事。「武肺」肆虐,禍及中東諸國,沙地阿拉伯因此取消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二日的「麥加〔Mecca〕朝覲」活動;麥加是全球近十九億回教徒「一生人最少應去一次」的聖地,因此人流不絕、生意滔滔。說來有點不可思議,十天朝聖(Hajj)旅行團平均收費七千元,每年為沙地創滙一百二十億,約為該國非石油年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或總GDP百分之七;據「麥加工商業聯會」的數據,「朝覲」活動的開銷佔該區(麥加及麥地那〔Medina〕)工商業收益百分之三十左右;因為「朝覲」活動,聖城中心禁寺(大清真寺)附近的五星級酒店和以售賣「聖物」(朝覲者大都滿載而歸以饋贈鄉間親友)商店過去生意興旺、財源廣進,如今門堪羅雀、冷冷清清……。信阿拉得永生或名垂千古,但經濟損失令業商不得不希望政府施加援助。
二、
沙地尤其是那些未被當權皇儲兼副首相穆罕默德沙拉曼(bin salman; 1985-)排斥、清算的皇親國戚,人人富可敵國,可是,沙地政府卻捉襟見肘。這怎麼說呢?原來沙地能源(油及氣)收入佔財政預算百分之八十七——約為GDP百分之四十二及出口總額百分之九十,眾所周知,沙地每桶原油成本價(breakeven is $10)在十元至三十元之間(Profitable at $30),惟其財政預算案假設油價八十元,但在該國的國營油公司沙地阿美於去年底上市後,油價企於六十五元水平,這已令其財赤隱隱然,如今挫至三十元左右,現年度的財赤估計達一千八百七十億里阿爾(Saudi Riyal或SR),約合五百億美元。以沙地王室的財富,這是毫不起眼的數字,但有財赤,政府便不一定會助業商渡難關!何況沙地目前處於過渡到「沙地二○三○年願景」(Vision 2030)初階,「願景」為皇儲沙拉曼於二○一六年(是年他三十歲)提出,到了這一年,根據這份由顧問公司起草的文件,沙地將脫胎換骨,從依賴石油到經濟市場化。國營沙地阿美上市,顯示了沙拉曼坐言起行的決心!不過,如何處理那些不能上市的國企,比如把醫院、學校及眾多「公營部門」私有化(目標把公務員佔總僱員比例從現在的百分之六十七降至二○三○年的百分之二十)便大費周章,而削減或取消政府對多項與民生有關商品及服務的津貼,更非易事,因為食慣免費午餐的沙地人,不易適應、極難接受……。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油價逸出沙地政府設下的軌道,又或油價因俄羅斯不肯減產而沙地因為企圖擴增市場佔有率而日增二百萬桶(深層理由是壓低油價最終把生產成本較昂貴的俄國和美國的石油出口業邊緣化),導致油價反覆下挫(短期必有因為「補倉」刺激的反彈),沙地的「願景」便可能半途而棄。
油價疲不能興,受害的還有美國,以其頁岩油開採成本不菲(但近來有指技術改進後每桶成本價降至二十元水平),加上利息低位徘徊,吸引創業家舉債投資,穆迪的數據顯示,開發頁岩有成的北美油氣公司今年到期的債務便達四百億(二○一五年至一八年九月,多家開發頁岩油氣企業申請破產,總負債額達一千七百多億)……。此業風險甚大,如今油價若因沙、俄「鬦氣」而上升乏力,美國油商陷入財務困境數量必升。
油價低迷,對俄國當然是負面訊息(其現年度預算案假定油價四十二元),不過,一如昨文提及,俄國在未來二、三十年的油氣出產,已「綁住」中國這個大客戶。中國為穩定能源供應、俄國為保障有外滙收入,各有所需,一拍即合(當然經過數年討價還價),簽署合約,是明智之舉(誰最「明智」,要看似未見公開的價格對誰較有利而定);俄國因有核彈數千枚,因此不愁中國毀約。在這種情形下,俄羅斯財長周一說未來六年至十年,油價在低價二十五至三十元之間徘徊,俄國經濟並無問題(could sustain),這許是事實,但油價如斯低迷,沙地的「願景」便可能成為海市蜃樓!
11 Mar 2020
信報
留言
張貼留言